收取84000元巨额班费 家委会的权力是不是太大了?

时间:2025-07-05 23:36:33来源:播糠眯目网 作者:百科

“家委会”全称家长委员会,元巨是额班在校方、教师与全体家长之间充当沟通中介的元巨一个平台。对校方而言,额班出于方便管理的元巨考虑,通过家委会强化家校沟通渠道、额班简化上传下达流程,元巨自然不乏其合理性。额班而对大多数家长而言,元巨由家委会代理各种繁琐的额班校园事务,也能减轻自己的元巨负担。

或许正是额班因为这些原因,“家委会模式”才会逐渐流行,元巨以至于成为中小学教育系统的额班“标配”。然而,元巨随着家委会越来越普及、承担的职能越来越多,这套制度的某些弊病与漏洞也逐渐暴露了出来。其中最关键的问题,就在于家委会成员的定位模糊不清。

回到安徽铜陵这起“巨额班费”事件,从生活经验出发,公众很难相信:一个40多人的高中班级,会需要高达84000元的班费。据报道,在家委会代管的这笔班费中,有34000余元花在了“自愿征订学科作业资料”上,5000余元花在了“班级必需品等物品”上。然而,既然是“自愿征订”的学科作业资料,为何要以征收班费的形式统一采购?既然是“班级必需品”,为何要花这么多钱,学校又为何没有备齐?如此种种令人迷惑的操作,就算真的征得了全体家长同意,也会将家委会置于瓜田李下的境地之中,引发一重重的质疑。这样的事多了,未来的家委会想要获得家长的信任,自然越来越难。

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

当下,之所以频频有家长对家委会表达不满,就在于很多家委会在实际运作中,拥有了“家委会模式”不该拥有、也无法驾驭的权力。有权必有责,不论是对其他家长予取予求、任意踢出家长群的“人事权”,还是擅自筹集、监管、处置数万元班费的“财政权”,都不是家委会这种既没有严密选举程序,也没有强力外部监督的松散组织所能担得起的。

以班费为例,每人几十元的小额班费,可以作为学生实践教育的一环,在教师的监督下由学生自主管理。而涉及到购买教辅等大额开销时,不论是校方还是家委会,都应自觉避嫌,不要对学生家庭的自主消费插手、沾手。某些情况下,由学校或家委会统一代收费用确实更方便,但这种“代收”应以各个家庭自主决策、现收现付、钱货两清为限,一旦筹资建立专款,性质就发生了改变。

事实上,任何涉及家长自愿与否的事,都不宜由家委会统一征求意见,在“都是为了孩子好”的道德绑架与群体压力下,家长的选择根本说不清是不是“自愿”。归根结底,家委会还应回归原本定位,帮助校方与家长做好沟通即可。至于每个家长怎么选,理应充分尊重他们的个人意愿。

撰文/杨鑫宇

微博博主热议

相关内容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