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时尚 > 九部门攻坚“碳计量”,将成立技术委员会 正文
时间:2025-07-06 14:06:28 来源:网络整理 编辑:时尚
围绕重点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,加快行业标准制修订。支持具有影响力的社会团体制定高质量团体标准,将技术水平高、实施效果好的团体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、行业标准。市场监管总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《建立健全碳达峰碳
市场监管总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碳计量《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》(下称《实施方案》)10月31日对外公布。
《实施方案》提出,部门到2060年,攻坚技术水平更加先进、将成管理效能更加突出、立技服务能力更加高效、术委引领国际的碳计量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全面建成,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,部门有力支撑碳中和目标实现。攻坚
多个难点亟待攻克
碳相关计量基准、计量标准不仅是实现“双碳”目标的基础和重要支撑,更是亟待攻克的难点。
“目前,碳计量在区域、企业和产品三个层面,各有各的问题。”11月1日,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事业部总监、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资深审核员孟兵站对第一财经记者说。
孟兵站说,目前在国际上,碳标准计量体系比较复杂、标准不统一,建立中国自己的国家标准非常有必要。他介绍,在区域层面,我国基本上是沿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(IPCC)的相关指南。碳核算是在一个行政边界范围内的,与实际的碳排放不完全相符。
另外,在企业层面,目前同样是沿用国际相关标准,核算的边界存在分歧,有的甚至把整个价值链的碳排放都算进去。在产品层面,计算工具属于框架性的,缺乏计算方法,重复计算等问题较多。
绿普惠创始人陶岚今天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,目前使用的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(CCER)方法学,大部分是由清洁发展机制(CDM)汉化到国内,有些方法学不适用于中国国情,有些已过时,亟待更新。
她介绍,排放因子数据是碳排放核算的重要依据。目前,排放因子数据库国内外众多,但质量参差不齐,尤其在涉及未来欧盟碳边境调节税时,需要大量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碳排放因子进行核算,以减少对国外数据库的依赖。
交通领域较早引入碳减排、碳核算的概念(资料图) 摄影/章轲目前,消费端的碳排放已占到碳排放总量的53%,实现“双碳”目标,消费端碳减排不容忽视。陶岚称,目前在消费端,“生产-消费-回收”全链条中的碳减排核算标准尚未打通,亟待出台一系列标准以指导各利益相关方进行减排量核算。
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,我国交通领域较早引入碳减排、碳核算的概念,并开展了低碳出行等相关实践。目前,广州、北京等多地的碳排放权交易机构已开始低碳出行碳普惠交易探索。
但据参与此项研究的专家介绍,目前在碳普惠项目方法学开发、碳普惠核证减排量交易等方面仍存在不足,交通领域碳计量面临着标准不统一、减排量重复计算、缺少第三方核证等问题。
完善不同层面碳计量
在生态环境部10月27日举办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,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表示,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和“双碳”工作需要坚实的数据基础,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发挥着对“双碳”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和基础保障的作用,这是基础性工作,非常重要。
李高表示,碳排放统计核算涉及社会生产生活各个领域和行业、技术产品、门类非常多,核算方法也是多样的。“在这种情况下,急需建立完善统一规范的统计核算体系。”
《实施方案》明确,到2025年,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基本建立。碳相关计量基准、计量标准能力稳步提升,关键领域碳计量技术取得重要突破,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测量能力基本具备;新建或改造不少于200项计量基准、计量标准,制修订不少于200项计量技术规范,筹建一批碳计量中心。到2030年,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更加健全。
“今天发布的有关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提法,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。”孟兵站说。
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国家统计局11月1日发布的《关于进一步做好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》明确,在核算能耗强度时,原料用能消费量从各地区能源消费总量中扣除,地区生产总值不作调整。在核算能耗强度降低率时,原料用能消费量同步从基年和目标年度能源消费总量中扣除。
资料图 摄影/章轲《实施方案》提出开展双碳标准强基行动。围绕重点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,加快行业标准制修订。支持具有影响力的社会团体制定高质量团体标准,将技术水平高、实施效果好的团体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、行业标准。
陶岚带领的绿普惠团队已开展了多年生活领域减碳的探索。她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,碳普惠领域也需要更高的行业标准,国家标准的建设。今年4月,由中华环保联合会发布的《公民绿色低碳行为温室气体减排量化导则》团体标准发布就具有较强的影响力,被多地政府和企业认同,为衡量消费领域的碳减排量贡献一把“标尺”。
此外,《实施方案》提出,成立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技术委员会,加强碳计量政策研究和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。制定碳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、在线监测设备校准、碳排放与碳监测关键参数测量方法、企业碳排放直接测量方法、城市碳排放时空反演方法、碳汇计量等计量技术规范,推进不同区域、行业、企业碳排放测量。
里昂:首予比亚迪电子跑赢大市评级 目标价27.5港元2025-07-06 13:54
印度央行外汇储备降至5326.64亿美元2025-07-06 13:37
诺德电子拟挂牌新三板 申报前二股东夫妇“低价”退股2025-07-06 13:11
外盘原油、金属等涨势不俗 节后国内期市将会如何演绎?2025-07-06 13:07
将从八个方面构建新型空间探索伙伴关系2025-07-06 12:47
英国电网公司警告:“最坏情况”下,部分客户今冬或面临一天三小时停电2025-07-06 12:37
价格飙升!美国液化天然气,近70%出口流向欧洲...2025-07-06 12:10
节后央妈又有新动作!缩量逆回购有何深意,如何影响资金面?2025-07-06 11:53
物管第三方面积占比超50% 华润万象生活剑指4亿平米目标2025-07-06 11:26
俄军一架苏-24战机坠毁2025-07-06 11:21
存在内部控制管控不到位等多项违规行为 海顺投顾湖南分公司被暂停新增客户一年2025-07-06 13:28
坐标中国第六期|“精密之眼”如何以时间测量空间2025-07-06 13:28
网易易盾饶晓艳:游戏沉迷“攻防战”怎么打?2025-07-06 13:09
多地官宣:下调首套房公积金贷款利率!2025-07-06 12:47
非洲智库学者:美联储激进加息进一步削弱非洲复苏前景2025-07-06 12:47
9月份中国电商物流指数为108.1点2025-07-06 12:10
日产据悉敦促雷诺出售部分对其持股,双方联盟重组磋商进入关键阶段2025-07-06 11:54
周鸿祎:大型企业实现数字化的路径不适用于中小微企业,因为“用不起、玩不起、养不起”2025-07-06 11:47
周延礼:政策支持数字金融加快转型 服务实体经济、破解融资难题2025-07-06 11:44
三部门集体约谈部分光伏企业:不搞囤积居奇等哄抬价格行为,后续新建产能大规模投产要提前研判、防范风险2025-07-06 11:20